文章详情

珍珠蚌怎么养(珍珠蚌怎么养吃什么)

06-23     浏览量:43

珍珠蚌好养吗?淡水珍珠蚌怎样养珍珠才大颗?

珍珠蚌是比较好养的。淡水珍珠蚌可以通过育珠手术来养大颗的珍珠。

珍珠蚌,也被称为蛤蜊。珍珠蚌因其丰富的天然珍珠而得名。珍珠蚌的壳大、而且厚实,呈长椭圆形。外壳的长度、高度和宽度分别可达180毫米、70毫米和40毫米。贝壳比较大,贝壳表面呈深褐色或近黑色,有光泽的斑点,一般生活在江河溪流中。在国内主要分布在黑龙江、吉林等省,在大连部分河段也有一定的分布。淡水珍珠在日本和前苏联也有分布和养殖。珍珠蚌产出的珍珠成分大部分是碳酸钙,珍珠既是美丽的装饰品,又是比较珍贵的中药材。

养殖珍珠蚌首先要选择健康优良的品种,然后选择合适的水域,可以选择在池塘或者河流进行养殖,池塘一般水深一米五左右即可,池塘内可以养一些草鱼、泥鳅的鱼类,还要保持池塘内的酸碱度平衡,略碱性是比较好的状态,因为pH值偏低的酸性水体会影响珍珠珠蚌的生长和体内珍珠的形成,在池塘养殖时要经常换水或者加水,以保持良好的水质和足够的氧气量。河流养殖要选择流动性比较强,健康无污染,氧气量比较足的河流,有利于珍珠蚌的生长,然后通过施加肥料给珍珠蚌补充营养。珍珠蚌的食物主要是一些藻类,加以施无机肥和有机肥,这样养的淡水珍珠蚌的珍珠会比较大颗。

 珍珠蚌产生珍珠的原因是因为珍珠蚌的壳里有覆盖的膜。当这些膜受到一定的刺激时,会迅速分裂增殖,然后逐渐包围刺激源,接着成为完整的珍珠囊,然后逐层分泌珍珠质,最后成为成品的珍珠的,珍珠蚌要产出珍珠的时间一般要两年到三年。育珠手术可以让珍珠蚌产出珍珠,而育珠手术一般在春天或者秋天进行,这时水温比较适合,而且伤口愈合比较快,珍珠的质量也会比较好。一般珍珠蚌的采珠工作在在水温低于二十度的时候进行,这时珍珠的质量比较好。珍珠蚌菜珠一般采用刀割的方法,用刀切开壳下的肌肉,然后拿起珍珠,放入水中洗干净,然后再用布吸干水分,最后再打磨就成品了。

珍珠蚌怎么养?

1、选好养殖的地方

池塘养殖面积因地制宜,小的池塘为3~5亩,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都有,水深1.5~2米,水质一般都较肥,饵料生物丰富。池塘中可混养草鱼、鳊鱼、鳙、鲫鱼,放养密度为100~200尾/亩,不宜放养或极少量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链鱼等,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、乌鳢等。

2、育珠蚌的选择

手术蚌的繁育场或邻近的珍珠养殖曾发生过病害,再便宜的蚌也不能购,以杜绝病原体的传播。繁殖用的种蚌最好是采自自然水域中的野生蚌,雌、雄蚌最好选自不同的水域,以保证种质的质量,提高后代的育珠性能。

3、饵料生物

 

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、金藻、绿藻、裸藻等,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。所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至关重要。水体的肥瘦、饵料生物的丰欠可通过水色来反应,水体颜色以黄绿色为好,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,并且保持育珠水体“肥、活、爽、嫩”的状态。

扩展资料:

养殖的注意事项:

1、养殖珍珠蚌要注意这三点:水质环境、养蚌技术、对于鱼珠混养的品种选择。

2、在养殖珍珠蚌时,可以在养殖塘混养鱼类,比如说鲫鱼、花鲢、白鲢、黄辣丁等鱼类品种,但是不能混养鲶鱼、乌鱼等凶恶鱼类。

3、在混养鱼类时,不要将鱼类与患病珍珠蚌混养,不然将会导致珍珠蚌和鱼类都死亡,如果发生患病珍珠蚌,应及时用药治疗。

4、珍珠蚌又称珠母珍珠蚌,俗称蛤蜊。因其多产天然珍珠而得名珍珠蚌。壳大、厚而坚实,呈长椭圆形。壳长可达180mm ,壳高70mm ,壳宽40mm 。两壳膨大,壳面深褐色,或近黑色,并布有带光泽的斑,生活于河流及小溪中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珍珠蚌

怎么饲养珍珠蚌?

珍珠蚌的生活环境就是水域,水的环境好坏决定珍珠蚌的生存和生长,也影响着珍珠的产量和质量。

要求水源无污染,进水排水方便,微流动最好。水质肥沃,符合珍珠蚌快速生长的需要。水面没有浮萍、水葫芦等等的水生植物。

封闭式湖滩、河滩池塘和低洼地、小型封闭式坑塘、鱼蚌混养池塘、农村小型河道、湖泊、水库等天然大水面都可作为养殖场。

养殖的水域水质过瘦或者过老,生物饵料少,造成珍珠蚌的营养不良。或者换水、涝天和外来水注入时对水质变化没有及时控制。还有珍珠蚌的病害问题,都会造成珍珠蚌的珍珠质分泌紊乱,产生异形珍珠。

扩展资料

珍珠蚌养殖的注意事项

1、珍珠蚌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,抗病能力较差,对缺氧能力忍耐力差,珍珠生长速度慢于褶纹冠蚌等等的不足。

2、珍珠蚌产量高,也是淡水育珠品种,但是所产的珍珠质量次于帆蚌和褶纹冠蚌。壳面膨胀,足和内脏团较大,手术操作困难,一般只有帆蚌和褶纹冠蚌缺乏的地区才会被用来育珠。

3、水太深的话下层水温低,不利于水中营养物质的循环,饵料植物动物的密度不能满足珍珠蚌的需求,不利于珍珠蚌的生长,严重会引起珍珠蚌的死亡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珍珠蚌

珍珠蚌的养殖技术详细是什么?

1、水质条件:水深1.5~2.5米较为适宜。一定速度的流水,对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培育极其重要。保持育珠水域的pH值在中性略偏碱的范围,以7~8为宜。pH值偏低的酸性水体不利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,可以通过在育珠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水的方法进行调节。pH值偏高又抑制了育珠蚌的生长,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的方法进行控制。

2、营养盐类:钙盐是育珠蚌最需要的盐类。添加氯化胆碱可提高贝壳底质厚度。提高出珠概率,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,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的合成依赖于钙的吸收,保持水体中钙离子含量为15毫克/升以上,可通过施加钙肥来补充钙源。镁、硅、锰、铁等不仅是育珠蚌生长所需元素,而且也是其饵料生物生长所必需的,通过施加有机肥、无机肥来补充这些营养元素。稀土能促进育珠蚌分泌珍珠质,加快珍珠的形成。在稀土营养源中,以硝酸型稀土效果为最佳,珍珠增长速度最快。在育珠蚌生长旺季每月施加稀土营养源一次,使池水呈0.1毫克/升的浓度。

3、饵料生物: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、金藻、绿藻、裸藻等,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。所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至关重要。水体的肥瘦、饵料生物的丰欠可通过水色来反应,水体颜色以黄绿色为好,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,并且保持育珠水体“肥、活、爽、嫩”的状态。

一、珍珠蚌蛤类的一种,双壳纲蚌目的一科。壳长卵圆形,坚厚,珍珠层发达,壳顶部刻纹常为同心圆型。铰合部有大的中央齿。无鳃水管。鳃与肛门的开口间无明显的区分。二对鳃都形成有育儿囊。钩介幼虫无钩。淡水产。如珍珠蚌Margarita margaritifera (Linnaeus),能产珍珠,可供药用,其贝壳亦可作珍珠母药用。

二、珍珠蚌又称珠母珍珠蚌,俗称蛤蜊。因其多产天然珍珠而得名珍珠蚌。壳大、厚而坚实,呈长椭圆形。壳长可达180mm ,壳高70mm ,壳宽40mm 。两壳膨大,壳面深褐色,或近黑色,并布有带光泽的斑,生活于河流及小溪中。在我国,主要分布在广西、浙江、湖南、安徽等省,在大连的部分河段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。日本和前苏联地区也有分布并均育出淡水珍珠。

珍珠蚌怎么养

养池要求:养殖珍珠蚌时,需要根据养殖数量来决定池塘的大小。 选择品种: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珍珠蚌进行养殖。 饲喂管理:定期投喂硅藻、绿藻、金藻等,并喂食有机碎屑。 注意事项:水质要求有一定的流速,且pH值为7-8。

珍珠蚌如何养护

1、养池要求

养殖珍珠蚌时,需要根据养殖数量来决定池塘的大小,一般养池面积在3-5亩之间,水深为1.5-2米,有利于珍珠蚌生长发育健康,此外可以在养池内混养草鱼、鲫鱼、鳙鱼等鱼类,以提高养池的利用率。

2、选择品种

可以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珍珠蚌进行养殖,例如康乐蚌、池蝶蚌、褶纹冠蚌等,并要求亲蚌3年以上、体质健康、富有活动,注意如果用于繁殖用的 种蚌最好选择野生的珍珠蚌。

3、饲喂管理

珍珠蚌多以藻类为食,因此在养护期间,可以投喂硅藻、绿藻、金藻等,并配合喂食小型浮游生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,另外培育丰富的饵料生物有利于珍珠蚌生长肥硕。

4、注意事项

养护珍珠蚌的水质要求有一定的流速,并且水域的pH值在7-8之间,另外如果珍珠蚌与鱼类混养,一旦发现珍珠蚌出现病害症状,要及时进行防治,以免鱼类和珍珠蚌全部死亡。

珍珠蚌的养殖条件

环境位置:选择水资源丰富的池塘作为养蚌池。 水源水质:水温在18-25度,水中的酸碱度保持在7-7.5。 饲养珠蚌:将珍珠蚌与草鱼、鳊鱼等混养,并把握放养密度。 养珠时间:经过3个夏天2个冬天就能开始采珠。

珍珠蚌的养殖条件有哪些

1、环境位置

珍珠蚌养殖时,选择在背风向阳、水资源丰富、远离污染的池塘作为养蚌池,池底的土壤最好以黏性土壤为主,不仅有一定的保水保肥性,也有利于水中生物生长,培育饵料供珍珠蚌采食。

2、水源水质

珍珠蚌对水源和水质有一定的要求,要保证水质无污染,水温在18-25度之间,水中的酸碱度保持在7-7.5最佳,保证水中的含氧量丰富,种入球藻、金藻以及养殖小型浮游生物,让食物充足。

3、饲养珠蚌

珍珠蚌养殖期间,可以与草鱼、鳊鱼等鱼类混养,把握好放养密度,可以使用贝壳作为珠核,经过打磨、消毒,使其能够贴在蚌体,一般大核珠可以放8-10颗,小核珠最多可以放20个。

4、养珠时间

珍珠蚌放入核珠后,等待20天形成珠囊,30天后开始分泌珍珠质,一般需要2-3年,经过3个夏天2个冬天就能开始采珠,等待第4年时,成长速度就会下降。

相关推荐